佛学词典logo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十八声 [ 释义:(术语)丁彦哆声之二九韵十八声也。 ]
·梵网六十二见经 [ 释义:(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经中梵动经同本。六十二之邪见,参差交叉,如梵天罗网,故名梵网。 ]
·八十一科 [ 释义:(名数)大藏一览三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余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一、五蕴,二、六根,三、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三、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众数者,十八、作者,十九、使作者,二十、起者,二十一、使起者,二十二、受者,二十三、使受者、二十四,见者,二十五、知者,二十六、二十空,二十七、四谛,二十八、真如,二十九、法界,三十、法性,三十一、不虚妄性,三十二、不变易性,三十三、平等性,三十四、离生性,三十五、法定,三十六、法住,三十七、实际,三十八、虚空界,三十九、不思议界,四十、四静虑,四十一、四无量,四十二、四无色定,四十三、八解脱,四十四、八胜处,四十五、九次第定,四十六、四念处,四十七、四正勤,四十八,十遍处,四十九、四神足,五十、五根,五十一、五力,五十二、七觉支,五十三、八圣道支,五十四、空解脱门,五十五、无相解脱门,五十六、无愿解脱门,五十七、菩萨十地,五十八、五眼,五十九、六通,六十、十力,六十一、四无畏,六十二、四无碍解,六十三、大慈,六十四、大悲,六十五、大喜,六十六、大舍,六十七、十八不共法,六十八、无忘失法,六十九、恒住舍性,七十、一切智,七十一、道相智,七十二、一切相智,七十三、一切陀罗尼门,七十四、一切三摩地门,七十五、预流果,七十六、一来果,七十七、不还果,七十八、阿罗汉果,七十九、独觉菩提,八十、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觉觉他),八十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因圆果满)。 ]
·坐禅十种行 [ 释义:(术语)一、令观处明净。二、遍起观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见解脱道论四。 ]
·不动尊十四印明 [ 释义:(印相)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竖,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此尊为佛部之教令轮身,故以佛心为印母。次以空指押二火二水之四指,即降伏四魔之义也。次二风竖而合者,即独股杵之形也。凡以三种杵为三部之智,三股者,表胎之三部,五股者,表金之五部,一股者,是苏悉地不二之本誓三昧耶也。不动尊为不二一实之法界体,故以一股之印为根本契也。此印一字之明用[87D4]字。立印轨云:用此一字心真言,能成辨一切事业,通用一切印,是以[87D4]之一字为主,故与一股之印相应也。二、宝山印,轨云:次宝山印相,定慧门相叉,二空入满月(掌中)是为内缚印。三、头秘密印,轨云:以二金刚拳定置慧眷属上,名头秘密印。四、眼密印,轨云:二羽内相叉,二空入满月,风轮和合竖,印眼及眉间,是名眼密印。五、口密印,轨云:次结口密印,地轮(小指)内相叉,水(无名)押地叉间,二火(中指)并申直,二空各加水甲,二风加火甲,此印置于口。六、心密印,轨云:复次密印想,二羽三补吒(虚心合掌),风空如弹指,是名心密印。七、甲印,又云五处加持印。轨云:复次三补吒,二火建如幢,风住火初节,二水如宝形,二地及二空,各各而建立。印心及两肩,喉位顶上散。八、师子奋迅印,轨云:次作恶叉波(译奋迅),名师子奋迅。不改前密印,开竖慧风轮。九、火焰印,轨云:次结火焰印,以慧手空轮,加于水火甲,风竖拄定掌,右旋成界方,左转名解散。十、火焰轮止印,使者法谓之遮火印。轨云:定慧各为拳,空出风火间,二拳背相合,能制止诸火。十一、商佉密印,轨云:次商佉密印,定空(左大指)加地水,慧羽亦如是。二火甲如针,观风(右头指)附火节,止风(左头指)开竖之。十二、渴[言*我]印,轨云:不动渴[言*我]印,止空加地水,风火并申直,是名三昧鞘。慧手亦如是,观风轮入定空水地环,轮面与月合,即剑住定鞘,抽出辨诸事,断结辟护等。十三、罥索印,轨云:次结罥索印,慧空加火水,及地等三轮,风建入定月,止地水火拳,空风如环,是名索标帜。十四、三股金刚印,轨云:三钴金刚印,观空加风甲,三轮如金刚,所有请供具,散洒作净除,此名不动十四根本印。占最主要之地位者,为根本印与剑印,通用于行法上。 ]
·一百一十城 [ 释义:(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于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心无疲倦,次至我所。” ]
·三十六禽 [ 释义:(术语)子丑等十二时,有鼠牛等十二兽,此一一兽中,有三属兽,故正属合有三十六禽兽也。各随其时来恼座禅行者。【参见: 十二兽】 ]
·三十七尊礼忏文 [ 释义:(书名)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三摩地礼忏文之异名。 ]
·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 释义:(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萨,忍辱波罗蜜菩萨,精进波罗蜜菩萨,禅波罗蜜菩萨,般若波罗蜜菩萨,方便波罗蜜菩萨,愿波罗蜜菩萨,力波罗蜜菩萨。第十之智波罗蜜菩萨,通于随喜已下四方便,此十波罗蜜菩萨在胎藏界之虚空藏院。 ]
·百二十岁寿命 [ 释义:(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于众人,其寿命亦超过之,为百二十岁。只为末世之弟子,减第三分(三分百二十岁),八十入灭。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愍众生故,舍身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大毗婆沙论百二十六曰:“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寿者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中略)若说诸佛舍第五寿者,释迦牟尼世尊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 ]
第 11 页/共 105 页   上页 下页

 >> 友情链接
58good 网贷退费,贷款口子 币安app官网 优秀币 挂机方案计划研究中心 南京治疗抑郁较好的医院 建管家南昌站 工业大风扇 CMMI认证 短信验证码平台 广州保安公司 雙效犀利士哪裡買 明星排行 台灣佛教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 台灣佛教 高校网址大全 jaba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