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十不二门 [ 释义:(术语)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于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为心。二、内外,众生诸佛及依报名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为内。三、修证,修治造作之功,名为修,本有不改之体名为证。四、因果,能生之行,名为因,所生之德,名为果。五、染净,无明之用,名为染,法性之用名为净。六、依正,此为依正之二报,众生所依之国土资具,名为依报,能依之心身,名为正报。七、自他,此就三法而论。佛法众生法名为他,心法名为自。八、三业,身之发动名为身业,口之发动名为口业,意之发动名为意业,九、权实,九界七方便之法名为权。佛界圆实之法名为实。十、受润,此从喻之名也,受即领纳,三草二木藏通别圆五乘之机,名为能受,润即沾润,如来所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之注雨,名为能润。此十门皆名为不二者,盖法华已前四时三教所谈之色心等,一一隔异,是名为二。至法华而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平等一如,为中之一法,无隔历不融之法,故总名为不二也。出十不二门。【又】(书名)唐荆溪尊者述。本是释签中结释十妙者。然为妙观之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之。其注解多至五十余部其著名者,○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科。○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唐湛然述,宋知礼著,○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二卷,宋宗翌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宋仁岳述,○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宋处谦述,○十不二门枢要。二卷,宋了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图像: T0009.JPG 删减】 ] |
·十不善道经 [ 释义:(经名)一卷,马鸣菩萨集。宋日称等译。 ] |
·坐禅十种行 [ 释义:(术语)一、令观处明净。二、遍起观诸根。三、晓了于相。四、制令心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著。七、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近学定人。十、乐著安定。见解脱道论四。 ] |
·十八异部 [ 释义:(名数)小乘二十部中除根本之上坐部与大众部,而但数其末派之数也。 ] |
·四十八使者 [ 释义:(名数)胜军不动明王,为守护持法行者,于其左右,各现二十四诸鬼王之身。见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愿仪轨。 ] |
·阅经十二种 [ 释义:(书名)二卷,明净挺著。阅读十二种之经典而记其所感者。即华严经颂,梵网戒光,楞伽心印,维摩饶舌,圆觉连珠,楞严问答,药师灯焰,弥陀舌相,金刚三昧,心经句义,法华悬谭,及涅槃末后是也。 ] |
·梵网六十二见经 [ 释义:(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与长阿含经中梵动经同本。六十二之邪见,参差交叉,如梵天罗网,故名梵网。 ] |
·十八空 [ 释义:(名数)【参见: 空】\n\n(名数)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三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义章四。 ] |
·二百五十戒 [ 释义:(术语)【参见: 具足戒】\n\n(术语)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罗夷。二、十三僧残。三、二不定。四、三十舍堕。五、九十单提。六、四提舍尼。七、百众学。八、六灭诤。【参见: 戒】 ] |
·十度 [ 释义:(名数)与十波罗蜜同。\n\n(名数)初六者如前。第七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积功德,又济度一切有情度也。第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愿也。第九力度,行思择力与修习力也。谓思惟诸法而修习之也。十智度,修自利利他之二智也。与前之第六度所以异者,彼为观空理之智慧,而此为照有相之智慧也。故二度相对。第六度为慧度。第十度为智度。以上十度如其次第,即菩萨十地之波罗蜜行也。【参见: 唯识论九。参照波罗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