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十地 [ 释义:(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 ] |
·十谛 [ 释义:(术语)十藏所诠之理谓之十谛。法集经曰:“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是名十谛。”广弘明集序曰:“学统九流,义包十谛。” ] |
·十波罗蜜菩萨 [ 释义:(名数)檀波罗蜜,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之十菩萨也。位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 ] |
·十八契印轨 [ 释义:(书名)一卷,或云惠果和尚所作。或云日本弘法大师所作。 ] |
·十恶业道 [ 释义:(名数)十恶之业因,能通苦报,故云十恶业道。【参见: 善恶】 ] |
·百二十岁寿命 [ 释义:(传说)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于众人,其寿命亦超过之,为百二十岁。只为末世之弟子,减第三分(三分百二十岁),八十入灭。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愍众生故,舍身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大毗婆沙论百二十六曰:“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五分寿。有作是说:诸佛世尊舍第三分寿。若说诸佛舍第三寿者释迦牟尼佛寿量应住百二十岁,舍后四十但受八十。(中略)若说诸佛舍第五寿者,释迦牟尼世尊所感寿量应住百岁。舍后二十,但受八十。” ] |
·十八支 [ 释义:(名数)四禅定之十八种功德法也。【参见: 四禅定】 ] |
·十地愿行 [ 释义:(术语)菩萨十地所行十波罗蜜之行也。行必具四弘誓愿,故谓之愿行。 ] |
·袈裟十利 [ 释义:(名数)心地观经五列举十利: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生梵天之福。五、著之时,生宝塔想,灭诸罪。六、坏色,生不贪欲。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芽。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是故三世诸佛共服之。 ] |
·十八问 [ 释义:(名数)汾阳太子院之善照禅师举凡参禅学道者之为问状态,有十八种。盖师家常于教化学人前,先辨其学人之问道状态,有无斯种类,以能适其时机之答教化之。不然则彼此互不得其效果也。一、请益问,请教化之益而问也。二、呈解问,学人自呈见解而问也。三、察辨问,巧为辨难试察师家之问也。四、投机问,学人之机宜与师家之机锋互相投合之问也,五、偏僻问,学人以偏僻见解为问也。六、心行问,学人既知自分之心却问行于师家也。七、探拔问,或曰验主问,学人探拔其师家见解之问也。八、置问问,置古人之语而问也。九、故问问,故举经论等而问也。十、不会问,学人未会得而问也。十一、擎担问,劈头擎某物来问,十二、借事问,借某事而问也。十三、实问问,以其实理而问也。十四、假问问,借虚假事而问也。十五、默问问,不敢表于言语于默默中为问也。十六、明问问,学人心中既巳明知,直捷而问也。十七、审问问,审详而问也。十八、征问问。征诘而问也。详见人天眼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