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二十五部 [ 释义:(术语)金刚界之五智为五部,五智互具五智。则为二十五部。秘藏记下曰:“建立二十五部,如何五部即五智,一智所互具五智,所以成二十五部,如是展转有无量部。”且约阿閦佛言之,则阿閦佛为中台之法界体性智,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为其余之四智。更约金刚萨埵言之,则金刚萨埵为中台之法界体性智,欲触爱慢之四眷属为其余之四智。金刚界理趣会之曼荼罗是也。如是一一之法,皆具五智,则有无尽无数之意。故谓之无量部。 ] |
·十八境界 [ 释义:(名数)与十八有学同。 ] |
·十八生处 [ 释义:(名数)色界十八天处也。【参见: 四禅天】 ] |
·十乘观法 [ 释义:(名数)【参见: 十乘观】。 ] |
·十谛 [ 释义:(术语)十藏所诠之理谓之十谛。法集经曰:“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是名十谛。”广弘明集序曰:“学统九流,义包十谛。” ] |
·七同十一异 [ 释义:(杂语)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参见: 二乘】 ] |
·三百四十一戒 [ 释义:(术语)与三百四十八戒同。 ] |
·三十三天 [ 释义:(界名)梵语,忉利天Trayastrim%s/a,译作三十三天。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三十三天也。佛地经论五曰:“三十三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音言悉怛梨余悉卫陆,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 ] |
·十八问 [ 释义:(名数)汾阳太子院之善照禅师举凡参禅学道者之为问状态,有十八种。盖师家常于教化学人前,先辨其学人之问道状态,有无斯种类,以能适其时机之答教化之。不然则彼此互不得其效果也。一、请益问,请教化之益而问也。二、呈解问,学人自呈见解而问也。三、察辨问,巧为辨难试察师家之问也。四、投机问,学人之机宜与师家之机锋互相投合之问也,五、偏僻问,学人以偏僻见解为问也。六、心行问,学人既知自分之心却问行于师家也。七、探拔问,或曰验主问,学人探拔其师家见解之问也。八、置问问,置古人之语而问也。九、故问问,故举经论等而问也。十、不会问,学人未会得而问也。十一、擎担问,劈头擎某物来问,十二、借事问,借某事而问也。十三、实问问,以其实理而问也。十四、假问问,借虚假事而问也。十五、默问问,不敢表于言语于默默中为问也。十六、明问问,学人心中既巳明知,直捷而问也。十七、审问问,审详而问也。十八、征问问。征诘而问也。详见人天眼目。 ] |
·十八贤圣 [ 释义:(名数)与十八有学同。【参见: 有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