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八六四二万十千劫 [ 释义:(杂语)小乘之圣者,回心于大乘后,至入初僧祇之位,其间所费之修行时间也。【参见: 八万劫小乘】 ] |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 [ 释义:(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十忿怒明王之仪轨也。 ] |
·善知识十德 [ 释义:(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八参诣毗目仙人举十喻叹其功德:一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二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三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四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五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六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七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八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九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之门故。十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得满足大悲之水故。见唐华严经六十四。 ] |
·十八章 [ 释义:(名数)悉昙之十八章也。【参见: 悉昙章】 ] |
·地位十信 [ 释义:(术语)唯识宗对于慈恩大师之立四十一位,西明法师立五十一位,初之十信,更分地位十信,与行解十信之二义。而地位之十信者,排列于十住前之位也。 ] |
·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 [ 释义:(名数)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众,有各各本形。一、密迹金刚士,二、乌刍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罗达,四、金毗罗陀迦毗罗,五、婆馺婆楼那,六、满善车钵真陀罗,七、萨遮摩和罗,八、鸠兰单托半只罗,九、毕婆伽罗王,十、应德毗多萨和罗,十一、梵摩三钵罗,十二、五部净居天,十三、释王三十三,十四、大辩功德天,十五、提头赖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楼勒叉王,十八、毗楼博叉王,十九、毗沙门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众,二十二、摩尼跋陀罗,二十三、散支大将,二十四、难陀跋难陀,二十五、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王、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二十六、水火雷电神,二十七、鸠槃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 |
·根本十四音 [ 释义:(杂语)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注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下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十字详说字义,然不指此十四之根本字者何耶?因而诸师异解多端。如悉昙藏二列十类之异解。其中秀法师之解云:“悉昙十二字合长短二声为一音,合有六音。次从迦以去有二十五字为一音,合为五音。足前合为十一也。次从耶已去九字,三字为一音,合有三音。足前合为十四音也。不取鲁流四字为音。明此四字直是利前音非是音也。”又悉昙三密钞之六说中,第六说信范之说与之同。 ] |
·十八罗汉 [ 释义:(名数)此有二种:一,于前之十六加庆友尊者为第十七,加宾头卢尊者为第十八。然庆友为难提蜜多罗之译名,即法住记之说者,宾头卢即第一尊者之宝度罗跋啰隋阇。是由不知经典不解梵语而致此讹也。如洪觉范苏轼,亦依十八罗汉而为颂赞,何耶?(然则十八中前十六为贯休之实迹,他二者后人添加,轼不辨之。)清乾隆帝考证曰:“良由此土僧伽未能深通贝荚,展转传讹,博辨如轼,亦不免因人致误耳。”(引于罗汉图赞集)。二,蜀金水张氏所画之十八罗汉,为东坡之颂赞者。此于十六罗汉之前,加迦叶尊者,军徒钵叹尊者之二为十八,且记各尊之示神通灵感。是更不可解者(西藏所传有加佛母摩耶夫人与弥勒之图)。 ] |
·饮酒三十五过 [ 释义:(名数)一,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饮酒醉乱,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众病之门。三,斗诤之本。四,裸形无耻。五,丑名恶露,人所不敬。六,无复智慧。七,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党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酒。见智度论。 ] |
·饮酒十过 [ 释义:(名数)一,颜色恶。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之变常,无有善相也。二,下劣。饮酒之人,威仪不整,动止轻薄,人所贱恶也。三,眼视不明。恣饮而狂痴瞻视,昏瞀不辨色境也。四,现嗔恚相。醉酒之人,行不善法,不顾亲属贤善,恣为忿怒也。五,坏田业资生。恣饮放逸,破费产业,散失资财也。六,致疾病。饮酒过度,则失身体之调,以致疾病也。七,益斗讼。醉酒发很,与人争竞,不惜身命,而斗讼益增也。八,恶名流布。耽饮纵恣,则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流布远近也。九,智慧减少。饮酒昏迷,愚痴狂騃,而智慧减少也。十,命终堕恶道。狎朋饮酒,不修善行,则恶业日增,命终后堕于恶道也。见四分律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