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词典logo
当前位置:含有“十”的佛学词语列表
·十三观门 [ 释义:(术语)仁王经谓三贤十圣之行法为十三观门。配之于五忍则于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各有上中下三忍,为十二,又加寂灭忍之下忍为十三。修此十三观门者为大法王,宜如佛供养之也。仁王经受持经曰:“大牟尼言:有修行十三观门,诸善男子,为大法王,从习忍至金刚顶皆为法师,依持建立,汝等大众,应如佛供养而供养之,应持百万亿天香妙华而以奉上。” ]
·十三力 [ 释义:(名数)一、因力,宿世之善根力也。二、缘力,善智识之教诲力也。此因缘和合,能起行。三、意力,如理作意之力也。四、愿力,求菩提之力也。五、方便力,依法巧修之力也。六、常力,常依法而修之力也。七、善力,正修之善根力也。八、定力,修止成就之力也。九、慧力,修观成就之力也。十、多闻力,多闻信正法之力也。十一、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力,成就五度之力也。十二、正念正观诸通明力,成就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也。十三、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法调伏刚强众生之力也。西方净土之菩萨,具足此十三力,能自利利他。见无量寿经下,同净影疏。 ]
·十善王 [ 释义:(杂语)【参见: 十善戒力】 ]
·十师 [ 释义:(术语)比丘受具足戒时,三师七证之十师也。【参见: 三师七证】 ]
·十说三世 [ 释义:(名数)【参见: 三世】 ]
·十五种无明 [ 释义:(名数)【参见: 无明】\n\n(名数)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嗔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三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明,第七识恒与贪痴见慢四惑相应而起者名之。六不相应无明,缘粗显之境不与余识相应者名之。七迷理无明,根本无明,障中道之理而不能显发者名之。八迷事无明,见思之烦恼,障蔽生死之事而不能出离者名之。九独头无明,妄觉之心不缘外境,孤立生起,生已增广者名之。十俱行无明,心心所之法常相随逐而曾不舍离者名之。十一覆业无明,一切之结使覆蔽诸业,使人不知名誉利养恭敬等者名之。十二发业无明,以贪疑我见慢等悉能发生一切恶业而名。十三种子子时无明,种子者藏识,子时者子刻也。子时为十二时之首,藏识为诸识之首,故以为喻。染习此种子在于藏识中而未发显者名之。十四行业果无明,以十二因缘中无明,行,爱,取,有之五者烦恼,为业因,他之七者为苦果而名。十五惑无明,以名俱生分别及根本随烦恼等之惑。见毗婆沙论二。 ]
·十业道 [ 释义:(名数)有善恶之二种。【参见: 善恶】\n\n(名数)与十业同。 ]
·十一持 [ 释义:(名数)如来有十一持。【参见: 如来】 ]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 释义:(经名)一卷,宇文周耶舍崛多译。 ]
·十一想 [ 释义:(名数)比丘应以十一想思念如来。一戒意清净,二威仪具足,三诸根不错,四信意不乱,五常有勇健意。六苦乐不以为意,七意不忘失,八止观现在前,九三昧意无休息。十智慧意无量,十一观佛无厌息。见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
第 47 页/共 105 页   上页 下页

 >> 友情链接
58good 币安app官网 手游盒子下载 郴州男科医院 建管家南昌站 CMMI认证 短信验证码平台 明星排行 阿里下载站 台灣佛教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 高校网址大全 南京出租车025定制 周公解梦原版  币安芝麻火币注册:quliaomy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