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一”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一法句 [ 释义:(术语)谓一法也。句为章句之义。即谓绝待无为清净之法身也。天亲之净土论,分极乐国土之庄严功德为十七句,如来之庄严功德为八句,菩萨之庄严功德为四句,总为三种功德二十九句。此二十九句之庄严,略说之,则说入一法句,且自解之曰:一法句者,清净句也。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盖彼论立奢摩他(止),毗婆舍那(观)之二观中,观二十九句现象之差别,即为毗婆舍那,观一法理体之平等,即为奢摩他。初虽别观奢摩他,毗婆舍那,而其机纯熟,则止观俱行,成柔软心,二十九句即为一法句,一法句即为二十九句,广略相入,得如实知见,差别即平等,平等即差别之妙理。 ] |
·一髻 [ 释义:(杂语)顶上结一髻也。古梵志中有此风。 ] |
·一如观音 [ 释义:(图像)三十三观音之一。为乘云飞行之像。 ] |
·八十一品思惑 [ 释义:(名数)【参见: 思惑】\n\n(名数)如上所言,见惑者顿断之,思惑者渐断之。渐断之者声闻乘为钝根故,分十惑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也。九地者欲界五趣地为一,于此加色界之四禅地与无色界之四空处而为九地也,九品者此各地之思惑,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乃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之九品。故为八十一品。既断见惑之圣者为预流果,更进而断初地之一品乃至五品为一来向,断六品已,为一来果。以有下三品之欲惑,尚一往来于人天故也。次后方断下三品之惑为不还向,既断已,谓之不还果,以不再还生于欲界故也。次后渐断上二界八地之七十二品为阿罗汉向,正断终,为阿罗汉果。阿罗汉者译曰不生,以既断尽八十一品之思惑不再受生于三界故也。见俱舍论十二。 ] |
·二种一阐提 [ 释义:(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为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中略)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 ] |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 释义:(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大神咒,治其眼病。 ] |
·师子吼十一事 [ 释义:(名数)破坏诈师子等。见涅槃经二十七。 ] |
·十一遍使 [ 释义:(名数)遍行因之惑,七【参见: 二疑二无明也。见六因】 ] |
·十一遍行惑 [ 释义:(名数)与十一遍使同。 ] |
·四十一地 [ 释义:(名数)【参见: 四十一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