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云门对一说 [ 释义:(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一代时教?云门云:对一说。”圆语评唱曰:“一大藏教,只消三个字。四方八面,无儞穿医处。人多错会却道,对一时机宜之事故说。又道森罗及万象,皆是一法所印,谓之对一说。更有道,只是说那个一法,有什么交涉,非唯不会。更入地狱如箭,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见碧岩十四则,种电钞二本。 ] |
·无见顶相 [ 释义:(术语)佛三十二相中乌瑟腻沙相中之好也(相为大相,好为小相)。佛顶上有肉块隆起为髻形,谓为乌瑟腻沙相,顶上肉髻相等,于此相中有一切人天不能见之顶点,故名无见顶相。观佛经三曰:“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观无量寿经曰:“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同天台疏曰:“肉髻是相,无见顶是好,此相好表于极果。今作因人,故不及佛。”楞严经七曰:“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 |
·五种散乱 [ 释义:(名数)众生之心有五种散乱:一、自然散乱,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也。二、外散乱,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之分别也。三、内散乱,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也。四、粗重散乱,计我我所等粗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也。五、思惟散乱,弃舍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也。 ] |
·二衣 [ 释义:(名数)一制衣,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佛制使比丘必畜之,不服则受罪。二听衣,百一资具粪扫衣等,计土地寒温人体消长,而为佛之开许者,不用亦无罪。行事钞下一曰:“二衣总别编。”\n\n(名数)一、制衣,如僧众之三衣,尼众之五衣,如来制使必受持者。二、听衣,如长衣,百一资具,如来特应于机缘而听蓄之者。制衣不受持之则得罪,听衣不畜之则无罪也。 ] |
·根本十四音 [ 释义:(杂语)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注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下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十字详说字义,然不指此十四之根本字者何耶?因而诸师异解多端。如悉昙藏二列十类之异解。其中秀法师之解云:“悉昙十二字合长短二声为一音,合有六音。次从迦以去有二十五字为一音,合为五音。足前合为十一也。次从耶已去九字,三字为一音,合有三音。足前合为十四音也。不取鲁流四字为音。明此四字直是利前音非是音也。”又悉昙三密钞之六说中,第六说信范之说与之同。 ] |
·异生羝羊心 [ 释义:(术语)十住心之一。凡夫之愚,譬之羝羊。羝羊为牡羊,只念食欲与淫欲者。见秘藏宝钥上。 ] |
·二十五圆通 [ 释义:(名数)圆而通于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众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于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于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根之圆通者,因此方之人耳根聪明,入法易也。而声与耳根为初后者,是首尾相贯之意也。一音声,陈那之圆通,即声尘也。二色因,优波尼沙陀比丘之圆通,即色尘也。三香因,香严童子之圆通,即香尘也。四味因,药王药上二法子等之圆通,即味尘也。五触因,跋陀婆罗之圆通,即触尘也。六法因,摩诃迦叶等之圆通,即法尘也。七见元,阿那律陀之圆通,即眼根也。八息空,周利槃特迦之圆通,即鼻根也。九味知,憍梵钵提之圆通,即舌根也。十身觉,毕陵伽婆蹉之圆通,即身根也。十一法空,须菩提之圆通,即意根也。十二心见,舍利弗之圆通,即眼识也。十三心闻,普贤菩萨之圆通,即耳识也。十四鼻息,孙陀罗难陀之圆通,即鼻识也。十五法音,富楼那之圆通,即舌识也。十六身戒,优波离之圆通,即身识也。十七心达,目乾连之圆通,即意识也,十八火性,乌刍瑟摩之圆通,即火大也。十九地性,持地菩萨之圆通,即地大也。二十水性,月光童子之圆通,即水大也。二十一风性,琉璃光法王子之圆通,即风大也。二十二空性,虚空藏菩萨之圆通,即空大也。二十三识性,弥勒菩萨之圆通,即识大也。二十四净念,大势至菩萨等之圆通,是见大,即根大也。二十五耳根,是观音之圆通,即六根中之第二,即耳根也。见楞严经五六。 ] |
·无竭 [ 释义:(人名)昙无竭之略。比丘名。 ] |
·无相菩提 [ 释义:(术语)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于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为座,是也。” ] |
·无极之体 [ 释义:(术语)极乐净土众生之身体,达悟涅槃无极之理之身也。无量寿经曰:“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