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词典logo
当前位置:含有“”的佛学词语列表
·二种阐提 [ 释义:(名数)一、舍善根之阐提。此先天的,本来之阐提也。二、方便阐提。菩萨为化度众生,以方便假为阐提也。【参见: 阐提】 ]
·二种供养 [ 释义:(名数)供养诸佛有二种:一出缠供养,供养一切诸佛在出障圆明之位者。二在缠供养,供养一切有情在缠垢之中者。盖诸佛为出缠如来,众生为在缠如来也。【又】一财供养,供养香华饮食等财物也。二法供养,如说修行利益众生也。是取于三宝,第一之供养也。见普贤行愿品,三藏法数七。\n\n(名数)【参见: 供养】 ]
·通序 [ 释义:(术语)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如是我闻等通于诸经之序说为通序,通序后系本经一部之缘起为别序。通序天台分为五成就,嘉祥分为六成就。合此通别二序为一经三分之第一序分。胜鬘宝窟上本曰:“众经大同,故名通序。” ]
·二事非行 [ 释义:(名数)指樗蒲围棋与种种歌舞伎乐。律宗所谈。 ]
·通覆 [ 释义:(术语)谓白事而通达其志也。小补疑会曰:“覆,通作复。复,房六切。白也。” ]
·二我见 [ 释义:(名数)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下末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
·同分 [ 释义:(术语)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三。使诸法相同之因名为同分。是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众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众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为法同分,又众生同分分二类:一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一类同等,异于非情上之同分也。二为有差别同分,诸有情中三界九地五趣四生婆罗门刹利等之称,有男女等乃至四向四果各别之同分。又法同分有无差别有差别。俱舍论五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为众同分。此复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中略)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又】分别十八界有同分彼同分之一门,同分之义稍异。【参见: 彼同分】 ]
·同法 [ 释义:(杂语)同行法者。行持钞下四曰:“同法义重。”【又】(术语)因明之例语,同喻上有宗与因二种之同义,对于宗之同边,谓之同品,对于因之同边,谓之同法,例如立无常之宗,同喻之瓶上无常之义名同品,所作之义名同法。 ]
·二业 [ 释义:(名数)一引业,二满业。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例如人趣上自一人下至贱民,同一人趣之果报为总报,其中根有利钝,形有好丑,福有多少等,人人各异,谓之别报,引发其总报之业因,谓之引业,成满其别业之业因,谓之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又】一、善业,为五戒十善等善道之所作而能感善趣之乐果者。二、恶业,为五逆十恶等罪恶之所作而能引恶趣之苦果者。见俱舍论十七。【又】一、助业,善导所立五正行中前三后一之四业,能资助往生之业者。二、正业,五正行中第四之称名正为往生之正因者。观经散善义曰:“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n\n(名数)一引业,于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弱贫富,是别报也。其引发总报之业,名为引业。二满业,其成满别报之业,名为满业。见俱舍论十七。【又】定不之二业:一定业,定受苦乐之二报者,此中有顺现业之三种。二不定业。不定受果报者。见瑜伽论九,法华玄赞十。【又】黑白之二业:一黑业,可感秽恶不净之苦果者。二白业,可感净妙清白之乐果者。见智度论九十四,玄义二上。 ]
·铁围山 [ 释义:(界名)围绕咸海而区划一小世界之铁山也,由铁而成,须弥山为中心,外有七山八海,第八海即咸海,赡部等四大洲在此,围绕此咸海者,即铁围山,此为一小世界。俱舍论十一曰:“于金轮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处中而住,余八周匝绕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界。”梵Cakrava%d!a。 ]
第 6 页/共 3092 页   上页 下页

 >> 友情链接
58good 手游 币安app官网 手游盒子下载 手游网 建管家南昌站 CMMI认证 短信验证码平台 明星排行 阿里下载站 台灣佛教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 台灣佛教 高校网址大全 南京出租车025定制 周公解梦原版  币安芝麻火币注册:quliaomy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