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含有“一”的佛学词语列表 |
|
|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 释义:(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说般若之一百八名及陀罗尼。 ] |
·一切种智 [ 释义:(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参见: 三智】 ] |
·一拶拶倒了 [ 释义:(杂语)为匆促谈话已毕之谓。碧岩三十五则著语曰:“一拶拶倒了也。” ]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 释义:(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 |
·俱品一分转不定 [ 释义:(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属于因之过,六不定之一。又略名俱分不定。即于因用宗同品并宗异品有一分关系之法之过失也。例如声论师对于胜论师谓“声为常(宗),无质碍故(因),如虚空,如极微(同喻),如瓶,如苦乐感情(异喻)。”此时无质碍之因,其义于同喻一分之虚空虽有,而其一分之极微则无。又异喻一分之苦乐感念等虽有,而其一分之瓶则无。因而谓为分转。此中异喻一分之苦乐感念等,以因之义存在,使宗不定也。见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中末,瑞源记五,三十三过本作法中。 ] |
·一千七百则公案 [ 释义:(名数)五灯录中公案之数凡一千七百则,山房夜话上曰:“且如禅宗门下,自二祖安心,三祖忏罪,南岳磨砖,青原垂足。至若擎叉,毬辊,用棒,使喝,及一千七百则机缘,莫不皆八字打开两手分付。”宗论三曰:“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三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 ] |
·一心三观 [ 释义:(术语)又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或不次第三观。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于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三观者,此出释论。论云:三智实在一心中,得秪一观而三观,观于一谛而三谛,故名一心三观。类如一心而有生住灭,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又摩诃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盖天台之意,在对于别教隔历之次第三观,而明圆教之不次第三观也。别教之说,先修空观,破见思之惑,得一切智,而证真谛之理,次修假观,破尘沙之惑,得道种智,而知假谛恒沙之法门,后修中观,破无明之惑,得一切种智,而证中道法身,故三观次第而用之。圆教之说则不然,三观融即于一心,不纵不横,恰如伊字之三点,又如一刹那之法,有生住灭之三相,三即非三一即非一。是故举一观,即圆具三观。谓举一空观,则假中亦空。以三观悉能荡相著故也。举一假观,则空中亦假。以三观皆有立法之义故也。举一中观,则空假亦中。以三观之当处皆为绝对故也。是即三观只在一心,故得一一之观,任运具三。如是三一圆融,修性泯绝,非次第而入,非并别而观,故得三惑破于一时,三智发于一心。所以称为不可思议之三观也。维摩经玄疏三,明一心三观,有三意:一、所观之境,即一念无明之心,因缘所生之十法界也。二、能观,观此一念无明之心,圆照三谛之理。三、证成,证一心三观,即是一心三智五眼也。古来惟天台一家,立一心三观之论目。其余诸教,绝不说一心三观之旨。又见维摩经略疏七及止观辅行五之三。 ] |
·一月三身 [ 释义:(譬喻)以一月譬法报应之三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生出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之照临万象,无有隐形。应身为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则不通。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则不现。虽然。此三者,原是一体,惟从用而立名耳。 ] |
·闻一悟解百千门 [ 释义:(杂语)【参见: 因解悟百千门】 ] |
·一来果 [ 释义:(术语)四果之一,【参见: 四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