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词典logo
  佛词: 戒律
  解释: (术语)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宁三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三藏昙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律范,遂于嘉平中与昙谛译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图。此为中国戒律之始。见僧史略。大乘义章一曰:“言毗尼者,名别有四:一曰毗尼,二曰木叉,三曰尸罗,四曰律。(中略)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中略)所言律者,是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为律。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就行辨。若当就教诠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四分戒疏一上曰:“或云尸罗,或云波罗提木叉Pra%tmoks!a,或云毗尼。(中略)初云尸罗,此翻为戒。戒有何义?义训警也。由惊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目也。(中略)三云毗尼,唐称为律,古译毗尼,皆称为灭。今以何义,翻之为律?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故正翻之。”(略抄)。是初净影于毗尼有四名,别举律之梵名,后南山但为三名,以律之梵名为毗尼也。”开宗记一本曰:“言律藏者,梵云优婆罗忏,此译为律。律则法也,非法无以肃威仪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律者梵云毗尼,华言称律。(中略)不出三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为教,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中略)二言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分气也。(中略)三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
  浏览: 4


佛学文章推荐
·佛教究竟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佛教圣地安徽九华山简介
·佛教八宗
·佛教在各国的派系
·佛教有哪些主要节日
·《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法明门论》诠释》目录
·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
·《佛学大辞典》来历及其作者
·中国文化的格局与士的使命

 >> 友情链接
58good 币安app官网 NBA直播 公司起名网 免費線上小說閱讀 建管家南昌站 CMMI认证 短信验证码平台 阿里下载站 台灣佛教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 高校网址大全 南京出租车025定制 周公解梦原版